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研究进展
蒋可, 熊浩明, 靳海晓, 田富彰, 李伟, 魏有文, 马英, 何建, 苏晓东, 米宝玉
摘要40)   HTML    PDF (657KB)(165)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是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旱獭的分布,受气候、土壤、植被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决定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动物鼠疫流行风险的分布和变化,即地理景观要素与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分布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区域具有决定作用。目前,喜马拉雅旱獭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该文从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特点、洞穴特征、栖息地的生境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期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的认识,进而推动生态学在鼠疫防制中的应用。
2024, 35 (1): 121-12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4.01.022
青海省海东市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种及其鉴定研究
王金锁, 赵延梅, 魏有文, 周奎章, 李积德, 马英
摘要43)   HTML    PDF (758KB)(311)   
目的结合鼠疫疫源地调查和监测工作对青海省海东市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构成、宿主选择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部分常见和疑难蚤种进行分子鉴定,以提高蚤种分类鉴别准确性。 方法应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蚤类进行分子鉴定,并结合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综合鉴别蚤类。 结果海东市共发现和记录体表寄生蚤61种(亚种),隶属4总科5科28属。测得4科13属20种计99条蚤COⅠ基因序列片段(约658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2%~2.9%,种间为3.3%~22.9%,种间距离明显大于种内。 结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各蚤种单系的支持率均>99%,COⅠ基因和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海东市蚤类。
2023, 34 (5): 664-67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4
野生动物粪便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徐鹏, 张雪飞, 赵志军, 马英
摘要154)      PDF (583KB)(518)   
野生动物粪便中蕴含着复杂、庞大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在野生动物的生存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粪便样本可初步揭示野生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组成,探讨微生物间存在的多样性与同一性,了解微生物与宿主间的共生、进化关系,为防治、诊断动物源性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对未来相应学科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判断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该文概述了宏基因组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野生动物粪便微生物中的应用,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为防治与诊断由于接触野生动物引起的疾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022, 33 (3): 446-45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3.026
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探讨
李海龙, 马英, 魏有文, 李超, 郑谊, 王雪, 杨宁
摘要382)      PDF (992KB)(1092)   

目的 分析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区系分布特点,初步探讨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共收集青海省啮齿类45种,隶属2目9科。将青海省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研究。结果 青海省啮齿类聚为两大类群,青海羌塘高原和果洛玉树高原在距离系数为0.13水平上首先聚合为一个新类群,在距离系数0.21的水平上青海湖北山地、黄南山地、湟水河谷、柴达木盆地和青海祁连山地的啮齿类聚为一个新类群。结论 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动物地理单元啮齿类与其地理环境相互渗透的现象。

2013, 24 (5): 418-42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11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鼠类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魏有文, 马英, 李海龙, 郑谊, 李超, 王雪, 李翔, 杨宁, 罗军
摘要505)      PDF (848KB)(1047)   

目的 研究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鼠类空间生态分布。方法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 生态位重叠指数对4种不同生境内的鼠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 在捕获的12种鼠类中高原鼠兔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5486),白尾松田鼠和高原松田鼠次之,分别为0.4930和0.4591,小毛足鼠、黄兔尾鼠、褐家鼠、根田鼠、小家鼠、三趾跳鼠、长耳跳鼠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近似值为0)。12种鼠类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结论 格尔木地区鼠类优势种间、非优势种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相差不大,生态位完全重叠的鼠种间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位不重叠的鼠种对自然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相互间不存在资源利用竞争。

2013, 24 (4): 292-29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03
青海省蚤类一新纪录
郑谊, 马英, 罗军, 赵小龙, 李海龙, 魏有文, 王雪, 杨晓艳, 杨宁, 金星
摘要430)      PDF (1422KB)(740)   

目的 了解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捡取其体外寄生蚤,并将其制成玻片标本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785匹,隶属3科8属13种。结论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Wagner,1883))为青海省蚤类新纪录。

2013, 24 (3): 239-240.
DNA条形码技术
马英, 鲁亮
摘要1204)      PDF (2250KB)(2294)   
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文中简略介绍了DNA条形码的背景知识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物种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研究,并讨论了该技术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应用研究
2012, 23 (3): 185-190,205.
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调查研究
魏有文, 鲁亮, 马英, 罗军, 王雪, 席贵兴, 李宏朴, 周宁
摘要1297)      PDF (1021KB)(968)   

目的 研究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按不同生境调查海东地区鼠类,对生态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海东地区共捕获鼠类427只,隶属2目6科15种,其中在针阔混交林捕获鼠类7种82只,捕获率3.90%;林缘灌丛捕获鼠类6种112只,捕获率 4.53%;高山灌丛捕获鼠类7种77只,捕获率3.35%;高山草原捕获鼠类7种95只,捕获率2.94%;农田居民区捕获鼠类9种61只,捕获率2.60%;高山草原中的生物量最高,为35.95;林缘灌丛次之,为34.70;高山灌丛最低,为21.59;小家鼠及褐家鼠的肥满度在农田居民区中最高,为5.18和4.05;长尾仓鼠在高山草原中的肥满度最高,为3.80;大林姬鼠在林缘灌丛中的肥满度最高,为2.97。同一鼠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物量、肥满度各有其特点和差异。结论 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区系构成较为混杂,降低优势害鼠的种群密度,防止鼠害发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2011, 22 (1): 29-31,34.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新进展
马英1,2,鲁亮2
摘要1594)      PDF (442KB)(2929)   

DNA条形码通过使用短的DNA标准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文中简略概述DNA条形码的主要研究方法、进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争议、全球采用条形码技术的可能性及当前DNA条形码热点研究等方面内容,并展望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2010, 21 (3): 275-280.
22种配方驱避剂驱蚊效果观察
王君,赵帆,吴丹丹,韩颖,林杰,郭洁,马怀雷,马英,靳建超,黄儒婷,朱秀文
摘要1229)      PDF (341KB)(1573)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的驱避剂驱蚊效果, 筛选效果较好的配方。方法 采用实验室(GB/17322.10-1998)和现场的药效测试方法进行效果测试。结果 20种配方的驱避剂中有10种对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有效保护率>80%,平均驱避效果在10 h以上;2种现场试验使用配方3组,试验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4.8、4.5、4.8 h。结论 现场试验效果较实验室效果差,可能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活动量大,致使驱避剂被擦失或被皮肤吸收等造成。由于实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使用的不是同一种配方,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各种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2010, 21 (3): 245-247.
秃病蚤田鼠亚种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室观察
李超,郑谊,吴克梅,马英
摘要1063)      PDF (329KB)(941)   

目的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饲养秃病蚤田鼠亚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蚤类的防制提供资料。方法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采用成幼分养的方法饲养观察。结果 温度在(20.5±1)℃和(22.5±1)℃,相对湿度为(35±3)%时蚤的生长发育终止在1龄幼虫,而在(95±3)%条件下,(20.5±1)℃时生长发育终止在3龄幼虫期,(22.5±1)℃条件下可以完成从卵至成虫的发育,但存活率非常低,仅为8.75%。新羽化蚤饥饿状态下(22.5±1)℃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1.68 d,短于(20.5±1)℃的15.07 d。该蚤较适温度为(22.5±1)℃,最适湿度为(75±3)%。结论 秃病蚤田鼠亚种的生长发育周期短、成蚤寿命长、繁殖力强。

2010, 21 (1): 59-60,79.
不同型别杀虫剂的实验室和鼠疫疫区现场灭蚤效果研究
马英,郑谊,汪元忠
摘要1425)      PDF (299KB)(958)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杀虫剂的灭蚤效果,筛选优质高效的灭蚤剂。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采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1)10%功百害悬浮剂和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的药物浓度在0.0025%、0.005%时,印鼠客蚤24 h死亡率均为100%。(2)家仆杀虫剂仅需0.5~3 min就可将旱獭寄生蚤全部击倒,功百害和大功达次之,需5~7 min, 而杜邦万灵所需时间最长,为10~20 min;从死亡时间看,施用家仆杀虫剂5 min内蚤全部死亡,功百害和大功达则需30~40 min,而杜邦万灵所用时间最长,为1~1.5 h。结论 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和10%功百害悬浮剂毒力强,现场灭效好,气味小,经济安全,可在鼠疫疫区现场灭蚤中推广使用。

2009, 20 (5): 475-476.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寄生蚤的现场杀灭效果
汪元忠;马英;吴克梅; 宁刚; 王雪; 罗军
摘要796)      PDF (79KB)(726)   
目的 为筛选优质高效的杀蚤剂,观察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旱獭寄生蚤的杀灭效果。方法 现场滞留喷洒法。结果 家仆杀虫剂3min内将旱獭寄生蚤全部击倒,5min内蚤全部死亡;功百害和大功达需5-7min将旱獭寄生蚤全部击倒,30-40min蚤全部死亡;杜邦万灵需10-20min将旱獭寄生蚤全部击倒,1.0-1.5h蚤全部死亡。结论 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和10%功百害悬浮剂毒力强,现场灭效好,气味小,经济安全,可在鼠疫疫区灭蚤中推广使用。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最大质粒的研究
李敏;祁芝珍;金丽霞;马英;赵海红;辛有全;李存香;杨晓艳
摘要1700)      PDF (116KB)(687)   
目的研究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性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采用Kado和Liu法提取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2026株鼠疫菌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我国鼠疫菌具有分类属性的最大质粒有3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2×10 6、65×10 6和90×10 6,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52×10 6质粒分布在祁连山南、北麓和青海湖环湖地区,90×10 6质粒仅分布在藏北高原的那曲地区和青海青南高原的玉树、曲麻莱、格尔木的部分地区,其余各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其最大质粒均为65×10 6。结论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点及地理分布对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和鼠疫菌的遗传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维螨属一新记录(蜱螨亚纲:革螨股)
马秀嫔1; 马英嫔2; 阎稚颖3; 马立名3
摘要431)      PDF (66KB)(614)   
吉林省坚体螨属一新记录(蜱螨亚纲:革螨股)
马英嫔1; 马秀嫔2; 朱凯3; 马立名3
摘要436)      PDF (62KB)(556)   
白城地区土壤革螨采集记录
曹淑兰1; 徐立新2; 王桂芬3; 马英洲4; 王桂梅5; 马立名1
摘要427)      PDF (73KB)(618)   
吉林省革螨新记录(4)
张新飞1; 徐立新2; 王桂芬3; 马英洲4; 王桂梅5; 马立名1
摘要438)      PDF (74KB)(587)